导航
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福泉流长(青浦重固福泉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29:20    

福泉流长


福泉山


现在的重固古镇还有一种城中村的味道,老街未经修复,无序的建筑已紧贴着著名的南塘桥,让人无法看清它的全貌。古桥建于崇祯二年(1629年),有四百年的历史,即使以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重修算起,也近二百年了,踩着包浆的台阶来到高拱的桥面,俯瞰通波塘上清晰的民居倒影,不免产生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感觉。

略显凌乱的重固老街


夹在民居中的南塘桥


天光云影共徘徊 重固通波塘


一直好奇重固这两个字的由来,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最早重固二字是有鬼字旁的。鬼字旁的重固二字在字典中很难查到,但在《辞‬源‬》重字条目中搜到了一个释项,重字古时有丧礼中暂代主牌之神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要代替,不外乎受祀者的姓名无法确定,或者被祭的人数太多。镇西有座福泉山,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埋葬牺牲将士之所在,那些年轻的战士人数众多,大都无法留下姓名,他们出门不返为国而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祀重以固是对英烈们的礼敬,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福泉山广场


福泉山


福泉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台,这个高不到十米的土墩,远不是祀重牺牲战士那么简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多次考古发掘,在福泉山及周边区域出土大量文物,从史前到战国、唐宋,犹如重重文化和文明的叠加,福泉山遗址也被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有东方土建金字塔之美称。

冈身图解


上海古地理研究中有冈身一说,它是距今6500-4000年前的海岸线,由在海浪作用下贝类壳体和沙砾聚积而成。冈身以东一片汪洋,冈身以西九峰起伏,先民的足迹遍布冈西的山山水水,数千年间一直进行着文明的萌蘖,马家浜文化、淞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是其中的代表。福泉山遗址都有上述文化现象的痕迹,而它本身又饱含着良渚文化的经典元素。

福泉雅苑


文化和文明不尽相同,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因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人类为求生存而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工具,这就产生了文化,旧石器、新石器、青铜、铁器都是文化的时代特征,文化使人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没有文化即使有人的模样也只能是类人,如猿猴。人类在文化状态下渐进发展,这一过程无比漫长,终于,他们在某一点上实现了跳跃式的突破,文明产生了。这种突破多地多时,甚至互不关联,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便是如此,农业、工业、科技都是文明的时代特征。文明把人从野蛮中分离出来,没有文明即使有人的模样也只能是野蛮人。

福泉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福泉山良渚文化祭坛场景 青浦博物馆


福泉山T8东壁


福泉山8号坑


福泉山完整保留了六千年来各个文化与文明时期的遗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淞泽文化、良渚文化的遗物,其中贵族墓葬遗迹具有鲜明的良渚文化特征。良渚文化由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指的是新石器晚期分布于长三角地区具有同一特征的原始人类的文化现象,良渚文化中的石器、陶器、玉器都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这也间接反映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从玉器的利用上可以看出社会已经分化,权力等级广泛出现,这一文化已非常接近文明的门槛。

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代表性礼器玉琮 青浦博物馆


福泉山出土的象牙权杖 青浦博物馆


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场景 青浦博物馆


福泉山原始人生活场景


良渚文化因暂不能知的原因突然消失了,经考古发掘后的该文化中心区域杭州良渚遗址于201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代表性玉器,如玉琮、象牙权杖等已是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古上海地区取代良渚文化的是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先民来自北方,马桥文化的先民来自南方,海纳百川的基因从这一刻起已经铸就,福泉山并蓄着这样的基因,继续在文化和文明的长河里遨游。从福泉山遗址中出土的战国至唐宋时期的遗物,表明它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也没有闲着,不断叠压的历史刻录在它的层层夯土中。终于,有个活生生的人来到“山”上炼丹修道,他用草药为附近百姓治病,道士姓薛,人们称此为薛道山,山上有了朝真道院。又因山体的形状像翻倒的木船,人们称它为覆船山。覆船最终被福泉所代替,文化的藏宝之地当得起这个福字。

福泉山薛道人塑像


福泉山元仁发塑像(朝真道观遗址)


福泉山福字照壁


福泉山的游览区域不大,走一圈化不了多少时间,但对它的文化体验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考量的。在景区内一张福泉山2035年远景规划图中可以看到,以后它的游览范围将明显扩大,一旁的重固老街也会重新修整,这里的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冷水燃气热水器显示F4

2025-01-10 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