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游子吟作者是谁写的(诗词:游子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08:09:56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解读

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

孟郊曾多年漂泊在外,生如浮萍,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一个卑微的职位,结束了他长年的漂泊生活。这时,孟郊将母亲接到身边,想尽一尽自己的赡养之孝。《游子吟》就是写于这个时候。诗中真切而淳朴地歌颂了普通母亲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伟大的母爱。此诗一经传出,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感人至深。



普天下的慈母都一样,她们把对儿女一腔无私的深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这首五言古风中,诗人不可能把母亲一生中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写下来,便抓住自己离家外出游宦时,母亲为自己赶制衣服的细节来写。为了在儿子临行前赶制好衣服,母亲不停在飞针走线。但是,诗人并没有在诗中写实,而是把母亲的心愿化入她手中的线中,说她手中密密地缝,可内心想的是儿子今日离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意恐迟迟归”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母亲希望儿子能快去快回,二是母亲担心儿子久久不归,所以要为他多制行衣,免得他在外无衣可穿。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感慨,是直接表达主题的诗句。全联用的是反问语气,意思是说,自己身份卑微,未能成大事立大业,怎么回报得了母亲给自己的所有慈爱呢?



诗人在刻画母亲这个人物时,既用了“密密缝”这一动作描写,又用了“意恐迟迟归”的心理描写,把母亲既担心儿子在外的生活,又未行先思念的复杂心理刻画出来了。在第三联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时,诗人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把自己比作“寸草”,把母亲比作“三春晖”,两个形象形成“小”与“大”的鲜明对比,突出了母亲的伟大,说明了母爱是难以完全报答的。这最后一联成为千古佳句,也说明了母爱总是无私的,如果母亲们都只为了换取儿女的感恩报答的话,她们就不会如此无私地付出。所以,后人在歌颂无私而伟大的母爱时,常常会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关文章

冷水燃气热水器显示F4

2025-01-10 11:02:21